军民融合解决反恐法人才短缺问题
访武警政治学院教授周健
□本报记者 陈丽平
周健(左一)获聘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范坤 摄
阳春3月,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法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来自武警政治学院的周健教授就反恐怖主义法相关问题在会上进行了解读交流,同时将150册《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教材赠与反恐法学院师生。
反恐怖主义法施行以来,周健坚持呼吁和倡导我国反恐人才培养要走军民融合式的发展道路,先后在地方院校为反恐相关专业学生进行了7场专门讲座,并被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多个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在周健看来,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反恐怖斗争必须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切实加强军地交流,探索军民融合机制,尽快解决反恐人才短缺问题。
近日,围绕反恐怖主义法学的研究发展,周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
记者:您怎样看待当前各界热议的军民融合战略?
周健:今年1月22日,习主席担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充分表明了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意义。习主席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习主席还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
习主席的讲话为我们深入学习和掌握军民融合战略指明了方向。反恐怖斗争领域涉及军地因素多,各种情况比较复杂,军民融合战略在这一领域中有广阔的适用空间,而且一定大有可为。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战略和反恐怖斗争工作有关讲话精神,贯彻军民融合战略,做好反恐怖斗争各项准备工作,维护好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记者:反恐涉及国家安全,您如何看待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军民融合战略之间的关系?
周健:习主席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我国国家安全体系涉及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各领域各要素各层面进行治理。在国家安全体系构建上,需要坚持军民融合战略。
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一方面是着眼安全、有效应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着眼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不断拓展的需要。在当下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单靠外交或军事难以彻底解决我国面临的安全和发展的问题,需要用多样的手段加以应对。军民融合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囊括的是社会经济系统和国防建设系统的方方面面,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优势。
记者:我国当前反恐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如何?
周健:2016年1月16日,中国首个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在西北政法大学成立。该学院设置了本科、硕士、博士3个阶段,注重法学与政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交叉支撑和知识结构的复合,是集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智库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和研究单位。
此前,不少高校也开设过类似的专业,比如,201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云南警官学院先后成立反恐怖学院,浙江警察学院、江苏警官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新疆警察学院等国内公安院校纷纷开设了反恐或反恐相关专业,有的还成立了反恐怖研究中心、反恐怖研究所。
在武警部队院校中,武警特警学院、武警指挥学院、武警政治学院等院校也开设相关专业,其中武警政治学院军法教研室最早完成了《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一书。2016年在武警政治学院,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央军委法制局、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武警部队机关和部队院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部队指挥员,共同探讨交流了新形势下加强武警部队反恐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剖析了反恐领域法治难题以及对策措施,研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具体意见建议。可以说,在反恐怖研究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相比较其他军事学专业而言,贯彻地更好,走在了前列。
记者:如何贯彻军民融合战略,做好反恐人才培养工作?
周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拓展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范围,构建地方师资力量、科研设施、创新成果向军事人才培养开放服务的政策制度,加强军地教育资源统筹,充分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武器装备研制单位储备新型专业人才。这无疑给我们做好军民融合式反恐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统筹利用国民教育和国防教育资源,使军事教育和国民教育深度融合,走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的路子,提高反恐人才培养开发的整体效益。
在今年两会上,关于军民融合,有人大代表提出:“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充分发挥知名专家在军民融合高端人才培养上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加大军地重点大学相关学科联合培养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助力新型军事人才更多地参与国家重大军民融合项目研发,通过实践磨练提升其综合素质。”
可以说,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方式潜力巨大,但还要加大培养力度,特别是一些知名专家也要主动发挥作用。
记者:您对未来我国反恐法人才培养还有什么建议?
周健:我国面临的反恐怖主义形势日益严峻,但反恐专业人才稀缺。由于过去反恐人才积累少,目前从事反恐工作的人员,包括一线警察中,有不少人仍在用传统的侦察思维和治安管理套路来应对恐怖主义,但无论是应对邪教组织还是打击黑社会,都和打击恐怖主义有很大不同,这就必须研究恐怖主义和其他有组织犯罪的区别。
一方面要关注反恐情报问题研究。我国的反恐专业要加大为公安机关及其他政法机关相关部门培养从事预防、打击、处置恐怖主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的力度,帮助发现恐怖主义活动的敌情线索,在恐怖案件的预谋阶段捕捉信息。有的学者指出,树立情报意识,在恐怖案件的预谋阶段捕捉信息,是反恐工作的最高形式。反恐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既要有战略思维,也要掌握实践技能。
另一方面要加强出境反恐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我国贸易投资“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企业面临的境外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在国家利益触角不断向外延伸的过程中,恐怖主义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日益泛滥的国际恐怖主义大背景下,出境反恐问题研究十分重要。
记者:您近年来一直在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推进军事法、反恐法的研究与教育,有哪些体会?
周健:在我国法学教育里有“五院四系”的说法,即新中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9所高校的法律科学在中国法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中国司法机关80%的骨干人员均有“五院四系”的培养背景。“五院四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法学研究和高等法学教育的最高水平,堪称法学类院校中的泰山北斗。
我先后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我又受聘华东政法大学军事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可以说和“五院四系”缘分不浅。在长期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政治学院硕士、博士导师的过程中,我感到和其他学科相比,军事法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对军事法典型案例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要加强与军事实务部门和军事专业院校的合作,共同提升军事法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军事法学和反恐法学的发展都需要放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来考量,真正把“五院四系”的资源力量整合起来,这样军事法学、反恐法学的未来才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