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定3060“双碳”目标之后,新能源项目的推进掀起了高潮。但部分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土地资源不足、项目设计不优、设备价格不稳等制约因素,影响项目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作者:李国栋(大唐山西发电有限公司)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由土地、林地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的土地资源进行梳理,标明什么地方可以开发,什么地方不可以开发,什么地方可以调整等;继续做优做大林光伏互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多元化一体项目,有效节约土地资源;项目开发单位要合理化使用土地资源,要通过方案优化、技术改进、合理施工等方面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力争实现项目规划与土地资源完美契合;设备开发商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善,发展趋向于单机容量大、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进一步减少土地资源的利用。
规模化、合理化开发。项目开发要遵循规模化,单体项目开发容量能大则大,一个区域最好由一个投资主体或联合体进行开发,项目要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有效于土地资源利用,有利于电网统一规划,也便于项目运营管理;项目规划实施要充分考虑投资主体的选择,应依据竞争企业的煤电装机容量、民生供暖、灵活性改造、地方扶贫帮困和振兴乡村等方面,优先配置新能源项目指标;资源配置要充分考虑投资主体的专业性、投资实力、业绩等因素,要规划一批成功一批,坚决杜绝圈地不开发或倒卖项目等无序竞争行为。
降低投资成本。项目开发单位要做好项目的设计方案,对土地资源利用、设备选型、线路布置、项目施工等方面进行优化,尽可能节约项目投资;项目要遵循基地化、集约化开发和管理,可通过项目管理费、运营成本费、土地资源费等方面节约投资;提前做好项目电网接入规划,尽量使项目就近接入消纳,通过送出线路节约成本。
合理安排工期。项目工期要依据容量来划分,但同时要考虑极端天气、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依据项目的特殊性可适当放宽工期要求。
新技术引领。可通过独立储能、绿电供暖、微电网经济园等技术模式有效利用新能源项目所发电能。
配套产业落地。当地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有效引进联合投资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引进的配套企业尽可能具有供销互补性,可通过产能就地消纳,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有效保障发电小时。针对目前的电力市场交易现状,新能源项目在只报量不报价的情况下,基本趋于交易电量越多电价越低的趋势,全年综合交易电价远低于项目核准电价,严重影响项目收益。要充分考虑平价项目的保障利用小时,保障利用小时内的电量不参与市场交易;可通过绿电交易来弥补新能源平价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造成的低收益率;进一步做实电力市场交易,如果新能源平价项目参与市场交易,建议要既报量又报价,通过成熟的电力交易市场来增高项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