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应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访华能江苏清洁能源分公司总经理杨正华
近日,《中国电力报》记者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在江苏海上风电发展布局、行业即将迎来的“抢装潮”、海上风电设备运维难等内容,采访了华能江苏清洁能源分公司(简称清能公司)总经理杨正华。他在为行业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鼓与呼的同时,也提出了争当华能江苏分公司能源转型和推动清洁发展排头兵的目标。
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中国华能为什么能?
《中国电力报》:5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投入1600亿元打造华能江苏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研发、制造、施工、运维一体化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在这一过程清能公司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杨正华:中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起步自江苏,江苏省是我国沿海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底,江苏省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达到390万千瓦,占全国的80%,可以说是独占鳌头。清能公司作为华能在江苏开发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的重要承载者,我们将着力在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和实现风电产业创新升级方面做出我们的努力。按照今年5月华能与江苏省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我们正在逐步实现相关产业落实落地,坚持资源获取与加快建设并重,海上风电发展与配套产业落地并重,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并重,在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做好与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对接,以产业配套形成集聚效应,全力促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健康永续发展。
作为华能江苏分公司能源转型的实践者和先行者,我们也在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管理成果研究和总结的力度,力求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设计、施工、建设、运维等标准化体系,力争在科技创新领域走在前列,为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做出贡献。目前,我们已筹建华能海上风电研究中心、海上风电智能运维中心,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办学等形式,为海上风电发展、智慧运维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实现好中国华能舒印彪董事长“在清洁能源领域走在前列,争当能源转型和推动清洁发展的排头兵”这一战略部署,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建设,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海上“疯”电需理性思考
《中国电力报》:5月24日,《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布,2018年底前已核准海上风电项目,必须在2021年底前建成并网,方可拿到0.8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可以预见,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将形成一波“抢装潮”,您是如何看待的?
杨正华:随着新政策出台,2021年年底前海上风电“抢装潮”的出现在所难免。
但海上风电不同于前几年光伏行业的“630抢装潮”,光伏项目也许能“抢”得出来,海上风电项目却难以“抢”出来。
海上风电开发一方面受制于上游设备产业的供应能力,如海上风电项目要用到的叶片、铸件产能有限,加上模具越来越大,对设备厂家提出了挑战;精密轴承基本靠进口,海缆产能也日趋饱和,部分厂家已经出现因产能不足拒绝新订单的情况。与此同时,设备和施工成本全面上涨,钢材、海缆、吊装船等价格直线上升。
另一方面,施工资源也是一大制约。作为海上风电开发所必须的专业施工船只,全国只有30艘左右,即使考虑两年内可能新增的也只有40艘左右,加上施工窗口期的限制,每年的极限安装能力也只有200~300万千瓦,按照目前的核准项目数量与规模,在2021年年底前是不可能建完的。虽然目前吊装船非常紧俏,但将来一旦开发项目减少,造船的消纳问题值得关注和考量。
如果全行业的重心都放在了“快”上,设计院对项目的设计优化,设备厂家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和新产品研发,工程建设企业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把控,开发商对资源规划、技术调试与服务等工作,都可能存在不足与隐患。
“抢装潮”对于行业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要实现行业稳定、有序发展,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合作,提高精细化开发水平、降低单位造价,解决普遍性难题。针对目前存在的各个发电企业抢占资源、各自为营、开发过于碎片化等情况,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减少重复投资,这样既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经济性,也有利于减少对海洋资源的占用。
探索海上风电运维新风向
《中国电力报》:与陆上风电不同,海上风电的运维工作存在通达能力较差、海水腐蚀设备、海缆风机冲刷严重等特殊难题,你们在这些方面有哪些经验?
杨正华:2017年9月30日,我们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华能如东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作为华能集团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逐步积累了宝贵的海上设备管理、运维船舶管理经验。
目前,我们采用了“远程监控、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维模式,组建了南京远程监控中心、南通运维站、南京运维站和盐城运维站4个生产单元,运维站按照临近和属地两个原则对下辖的风电场实施生产管理。2018年,如东海上风电场发电量达到9.0973亿千瓦时,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达到3032小时,可利用率达到了98.99%。
海上风电运维工作面临着出海受天气、浅滩及潮水制约,防腐形势严峻,设备冲刷情况超出预期等难题。为此,我们以注重规划、争取主动的思路开展工作,编制、修订、完善可行性强的维护手册,推进单桩基础腐蚀气体整治,重视海底冲刷监测,目前还在开展智慧运维、风电机组部件运行极限与寿命数据管理应用研究等关键技术研究,深入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逐步建立风电设备远程故障诊断中心,为运维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基础冲刷治理在海上风电运维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结合海底地质、地貌等条件,积极探索砂袋、砂被、碎石石笼、固化土、仿生草等治理路线。
因海上交通可达性较差的因素,项目建设之初就要从设备选型、队伍选择、安装工艺、质量把控等方面严格要求,争取在投运之初就一步到位将“四遥”信号接至远程监控中心,来促进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让系统配置尽量简约优化,保证维护便捷性。
作为开发商,针对主设备厂家在调试过程中存在配合困难等问题,要在项目初期利用合同或技术协议加以约束。
近年来,海上风电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也成为了行业日益关注的课题。我们开展以老带新、以点带面、内培外训等手段培养技术人才,集团公司也在人才培养上与高校联合办学,为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在稳定队伍上,我们致力于为员工打造友好、舒心的工作环境。
未来,海上风电也可以参考海油勘探项目等工程,搭建生活平台,提供直升机往返等,为海上风电运维人员提供快捷便利、安全可靠的通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