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9日,“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海上风电高层技术论坛”在北京召开,该论坛由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主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装”)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刘吉臻院士在会上表示,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目前基本都位于滩涂、浅水区域,存在各自为政、无序发展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六点:
1、海上风电对我国能源转型的作用缺乏统一认识
我国东部地区陆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有限,要想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本地化开发和就地消纳,必须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特别是资源和储量更好的远海风电,而此前对于海上风电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尚存不同认识。
2、涉及行业部门众多,国家层面的宏观统筹与整体规划缺乏
此前的海上风电开发大部分都由地方政府或单一企业主导,与其它行业和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对于海上风电的开发缺乏宏观的统筹与整体规划,未来可能会导致弃风等现象的出现。
3、海上风电接入问题突出,缺乏海上电网顶层设计
目前海上风电还都位于近海,后续随着规模增大和向远海发展,将涉及到海上组网和送出等问题,而这些由于海上风电的分散式、独立式发展,一直没有统一的规划,对海上风电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4、海上风电对电网格局和电力流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
目前海上风电开发均由发电企业自行完成,电网公司一直未介入,海上风电接入大电网的地点、容量、性能的选择缺乏统一规划,未来可能会对东部地区电网安全、可再生能源消纳带来严重影响,与西电东送战略和电力流变化之间的关系也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5、属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装备研发能力和工程技术力量不足
由于海上风电对可靠性和智能化等性能的要求较高,使得目前的设备还主要依赖进口,此外,对于远海风电使用的大容量风机、直流换流平台、海上施工运输等方面的技术研究还较少,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大。
6、缺乏全寿命周期的技术经济性评价体系
对于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经济性和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评价缺乏深入研究,一般的投资回报率仅仅涉及对发电和输电成本的考虑,缺乏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以对海上风电的技术经济性进行总体评价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