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未来造舰规划一二谈
有了舰艇数量的估计,就可以研究饺子怎么下的问题了。
“怎么下”,关系到科研和工业基础。要避免大起大落,稳定海军造舰的科研和工业基础,稳定舰队运作的人力物力资源要求。不能以建国初期到21世纪初的特殊情况来外推未来的海军发展,就像不能用这一时间段的中国消费水平外推未来一样。
舰船设计和建造都需要熟练人才。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空闲期间,产能和人员闲置,不仅在经济上损失,还可能造成设施荒废、人才散失。所谓闲的时候“养起来”,这是外行的想法。即使衣食无忧,只要有可能,有才赋的人是不愿意闲置和荒度时光的,只有混吃等死的人才乐意被养着。换句话说,单靠养起来的话,需要保存的人才大多保不住,保得住的大多是不需要保存的。
另外,对于人才和队伍来说,用进废退,只要有可能,应该保持稳定而且不间断的实践,这对维持水平至关重要。前一个设计完成的时候,是炉火纯青的时候,有益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都还新鲜,接着做下一个设计,事半功倍。搁置一段时间再启动,总是问题多多,很多“应该会的”都不会了,或者是淡忘了,或者是由于具体人员更替而散失了,作为机构和队伍要重新学习一遍,重交学费。
1983年406艇交付后,中国的核潜艇工业一度停滞,以至于要靠生产民用压力容器谋生
建造也是一样。除了稳定人才和队伍,首舰建造必然有很多磨合,连贯的建造有助于迅速度过学习曲线,避免接连交学费,提高建造速度和质量。反过来,很多做熟了不言自明的东西,放下了,手就生了,不言自明就成为不明就里了,要重交一遍学费,重新理顺过程。建造过程中会随批量而不断改进升级,恶魔就在细节之中,熟悉和经验有助于顺畅地整合新技术。
另外,军船不仅有技术要求,还有保密和安全管理要求,不是随便招一批民工就能干的,也不是随便调拨一个船坞就可以开干的。军转民还容易,民转军就要重新经过保密与安全审核和必要的人员、物流、设施隔离。军船与民船不宜交替建造,稳定军船的技工队伍和产能十分重要。
“猛加油、急刹车”的造舰还有预算周期的问题。集中建造不仅一下子投资很大,运作费用猛增,还有到时候集中进坞大修和最终集中退役的问题,造成海军造舰预算的大幅度波动,在投资和产能方面都不利,也不利于连贯地应用新技术。把建造、大修、升级、退役替换的周期均匀起来,有利于预算稳定,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中国海军由于有近年来大批量服役的054A型护卫舰和其他3000~4000吨级驱逐舰,歪打正着之下,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军官晋升通道
在人事方面,也有这样的问题。大量新型大舰集中服役,必定要求大量军官集中晋升,填充相关岗位。几年后,这些集中提升的军官将同时面临进一步晋升的压力,打破正常的金字塔结构,而是形成扭曲的“北海白塔”结构,不利于军官队伍建设。
中国水面战舰的现有主要造船厂有沪东(054A、071、075)、江南(052C、052D、055)、广州黄埔(054A)和大连(052D、航母、055)。大连最大的任务是航母,按照6艘航母的规模和40年使用周期来算,大约每7年建造一艘新的航母,中间交替对现有航母进坞检修、中期大修和升级,这样就可以保持航母建造能力的连贯。沪东厂如果主打两栖战舰的话,同样以40年使用周期计算,6艘071和4艘075那就是10艘,平均每4年一艘,也是很可行的建造、升级周期。江南、黄埔继续主打驱护舰的话,以60艘目标舰队和30年使用周期计算,那就是各自1年1艘,加上维修和中期升级,也完全在中国造船工业的现有能力范围之内。
今年3月的江南造船厂,图中依稀可以看出2艘055、5艘726、2艘039B、4艘052D
问题实际上是反过来的。在近十来年大干快上之后,已有 6艘052C、6艘052D服役,其中只有最早的2艘052C舰龄略微超过10年,其他都才3-4年。另有6艘052D已经下水但还没有服役(尚在不同阶段的舾装和海试中),加上2艘052D和多达4艘055尚在建造中。已知的20艘054A中已有14艘服役,另加2艘没有垂发的054,舰龄也大多不到10年。如果算上尚有至少十几年剩余舰龄并正在改装升级的167号、4艘“现代”级(136、137、138、139号)、2艘052B级(168、169号)、2艘051C级(115、116号),现有在役的驱逐舰中已有12艘接近全新,6艘接近服役,6艘接近下水,加上9艘新近或者正在升级;另有16艘相当新的护卫舰在役,至少6艘在建造中。换句话说,如果驱护舰总数需要为55-60艘的话,已有28艘接近全新、18艘在建和9艘升级,也就是说至少57艘已经确认。要保持不显著超过55-60艘的总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有必要显著降低新建数量,这将造成被迫的严重产能波动,对未来几十年里中国的军船产能管理是严重挑战,不可轻视。
“造不起”,但战时体制结束后“养不起”的典范
把已经建成和正在建造中的战舰作为沉没成本可以吗?造舰开支反正是针对未来,已经投入的反正已经投入了,对未来造舰没有影响,这样是否就可以绕过已有战舰数量的问题,继续大干快上呢?这是不行的。造舰是一次性开支,使用则是经常性开支。使用开支不仅包括人员、燃油,还包括维修、备件、升级、弹药,更是有间接的设施、军人福利、退役军人等开支。在某种程度上,海军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瓶颈不仅决定于造舰,也决定于舰队运作。造得起是可能养不起的,下文会谈到。
潜艇方面则是反过来的。武汉是建造常规动力潜艇的主力,但地处深远内地,只有长江水道与东海相连,可能不适宜作为万吨以上的核潜艇的主要建造基地,还是应该以葫芦岛为主。以30年使用周期计算,假定攻击核潜艇加上战略核潜艇总数需要60艘,就需要每年2艘的建造速度,显著高于美国“弗吉尼亚”级每年1艘的建造速度,但还是低于冷战时代“洛杉矶”级几乎每年4艘的建造速度,问题是葫芦岛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产能。
造舰只是海军发展可持续性问题的一半,另一半是舰队运作。由于缺乏中国海军运作开支的数据,以2010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作为参照:
注:“佩里”级和“提康德罗加”级的单舰全寿命费用分摊在各种不同改型中,无法有意义地计算
显然,造舰只占全寿命费用的2/5(低成本护卫舰)到一半(高性能驱逐舰或者巡洋舰)。舰队运作费用是随着战舰数量增加而上升的,要到战舰退役和服役数量达到平衡才相对稳定下来。按美国海军现有85艘宙斯盾战舰计算,并计入通胀因素,全寿命费用分摊到每艘每年约1亿美元,扣除约一半的采购价格,85艘的年运作费用总计约40亿美元。
考虑到中国的物价水平和走向,现阶段中国战舰的研发和采购/折旧可能低于美国,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将迅速接近美国的水平。中国的人工费用低于美国,但随着中国普遍生活水平和军人待遇的提高,这部分可能是增加最快的。不过表内人工不是军人工资,而是出海津贴和伙食等。中国的石油需要大量进口,燃油价格事实上高于美国。燃油消耗和维修与战舰的使用量有关。
2015年10月12日,152济南舰驶入基尔运河,访问德国
中国海军曾经以“星期出航”为主,现在已经改变了。052C型导弹驱逐舰济南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益阳舰、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组成的152编队在2015年4月3日从浙江舟山起航,309天后返航,总航程达5.23万海里。2017年4月23日,又一个远航编出访20多个国家,将历时180天。这样远航编队还比较少,但“星期出航”不再会是常态了。海军的意义在于战时制海、平时存在。战时就不说了,平时不常年在海上漂着,如何存在?因此,在短期内,中国战舰的燃油消耗和维修费用占全寿命费用的比例甚至可能高于美国,推高全寿命费用。
战舰本身的全寿命费用只是海军开支的一部分。在缺乏中国数据的情况下,再次用美国海军数据作为比照,这是2016财年的美国海军军费开支构成:
注:海军部分加起来略超过100%,陆战队部分加起来略低于100%,这是因为一些开支把海军和陆战队合并起来,算入海军部分,但缺乏进一步细分的数据。就本文讨论而言,这点差别并不重要
姑且不看陆战队,海军军人工资是海军开支的一个大头。如前所述,中国海军目前这个占比或许还较低,但这个占比会随时间显著增加。美国海军的最大开支来自于日常运作与维修,约422亿美元,但也只占海军军费的30.8%。对于现有的85艘“提康德罗加”级和“伯克”级,年总计运作费用约40亿美元,约占海军总运作费用的10%。在美国海军运作费用里,航母(含舰载飞机)与核潜艇的比例很大,中国还没有到这个程度。中国核潜艇将迅速发展,中国海军除舰载飞机外,还大量运作岸基飞机,总数并不小。中国的海军人力开支现在显著低于美国,但将按照近年中国社会一般人力成本的增势外推。最终海军开支结构会在可预见的将来就与美国海军相似。
按照公开数据,2016年中国的国防预算为9543亿人民币。现在各军兵种都在现代化的转折点,都在特别吃军费的时候,而且都十万火急,拖延不得。技术军兵种本来就是投资密集型的,投资相对不密集的陆军则体量更大,因此假定国防预算在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之间/战略支援部队之间均匀划分,那海军军费就是约2500亿人民币,12%的造舰经费就是约300亿的年度造舰经费。
有说法052D的单价约为40亿人民币,数据可靠性未知。为便于讨论,就用这数据为讨论基础,那300亿人民币造舰经费可建造7.5艘。2012财年“伯克”级单价为18亿美元价,算入约3%的平均通胀率,166亿美元相当于8.5艘。中美差别其实并不大。
美国海军SSN-788“科罗拉多”号攻击型核潜艇,该艇是弗吉尼亚级的15号艇,造价约26亿美元
其他主力战舰造价依然用美国数据作为参照。以“伯克”级驱逐舰作为基准造价,航母造价约6倍,但要分摊到7年建造周期;两栖攻击舰约为2倍,需要分摊到4年建造周期;攻击核潜艇约1.5-2倍(比照“弗吉尼亚”级和“海狼”级)。考虑到未来造舰以高端为目标,中国应以055级的造价为基准,这也与“伯克”级更加可比,因此驱逐舰等效的基准造价比052D会有相应提高。考虑到吨位差别,中国的基准驱逐舰造价应该调整为约55亿人民币。换句话说,300亿造舰经费可造5.5艘驱逐舰等效。
参考美国造舰成本数据,前述舰队规模的年度造舰要求可换算为2艘驱逐舰+0.15艘航母+0.25艘两栖攻击舰+2艘核潜艇,或者折算为约6.5-7.5艘驱逐舰等效。超过了现预算中的5.5艘等效,但这不是调整造舰经费比例不能解决的,也在单价和预算估算的误差范围内。换句话说,上述目标舰队尚属可持续的舰队规模,但显著大于这个规模,或者驱逐舰等效的基准造价显著低估,就可能有可持续性问题。中国的军费确实在随GDP逐年增长,但扣除通胀和人力成本上升之后,实际增加幅度不能过度期望。
对于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也不宜有过度期望。先进战舰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中国在高技术产品方面并没有特别的成本优势。中国制造已经碾压世界,但民品产量大、工业基础宽厚对军品成本只有间接影响,要不德国坦克得益于德国汽车,早就应该是白菜价横扫世界了。民品技术对军品技术也是间接影响,要不法国战斗机得益于空客飞机,也应该与F-22称兄道弟了。反过来,民品工业一向糟糕的苏联根本就不应该在军品里有一席之地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制造的成本是在稳步提高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快,但这不改变中国制造的成本提高这一事实。这对中国军品也是一样,包括战舰。
除了造舰开支,舰队运作开支是经常在坊间讨论中受到忽略的问题。参照美国数据,舰队运作开支约占海军开支30%。照搬到中国,这就是每年约750亿人民币。同样参照美国驱逐舰造舰与运作成本相当的数据,30年里全寿命运作的基准开支也是40亿人民币,换算到每年每艘就是约1.8亿人民币,60艘驱逐舰约为110亿。比照美国海军驱逐舰运作开支占总运作开支约10%,这相当于中国海军舰队运作总开支将高达1100亿,超过现有预算。考虑到美国海军里更加费钱的航母运作比例较大,中国海军驱逐舰运作开支占总运作开支可能定为15%更加合理,那中国海军舰队运作总开支就为约750亿。换句话说,如果对驱逐舰等价的基准全寿命开支和预算的估计准确的话,中国海军目标舰队已经处在可持续发展的极限,难以可持续地大幅度超过这样的规模。
这些估算没有包括战略核潜艇。参照美国数据,战略核潜艇的造价约5倍于驱逐舰,但使用寿命也达到40年。由于负担沉重,美国海军只得要求国会另外拨款,而不至于占用正常造舰经费。中国正在打造海基核力量的关键时候,也有同样的挑战,或许要走同样的路,当年打造第一艘核潜艇的时候就是举国工程。
扩建后的中国渤海重工,该厂是中国唯一的核潜艇制造厂
对于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也不宜有过度期望。先进战舰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中国在高技术产品方面并没有特别的成本优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民品产量大、工业基础宽厚对军品成本只有间接影响,要不德国坦克得益于德国汽车,早就应该以白菜价横扫世界了。民品技术对军品技术也只是间接影响,要不法国战斗机得益于空客飞机,也应该与F-22称兄道弟了。反过来,民品工业一向糟糕的苏联根本就不应该在军品里有一席之地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制造的成本是在稳步提高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快,但这不改变中国制造的成本提高这一事实。这对中国军品也是一样,包括战舰。
用民标计算两栖攻击舰的造价是不可行的,中国海军为生存性战争而打造的主力战舰用民标建造,根本没有这个可能。这要也行,不如航母也按民标建造,那节约的造价可就多了去了。说到底,驱逐舰都能按民标建造,丹麦的“伊维尔·胡特菲尔德”级就是按民标建造的,很受欧洲国家甚至加拿大的追捧。但这些国家的安全环境和国家定位与中国根本不可比,民标不能成为中国战舰的设计和建造标准。
军标与民标相比,对抗沉性、适航性、损害管制、防火等有更高的要求。对军标有怀疑的话,比较用军标建造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与按民标建造的三倍吨位的集装箱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在马岛战争中各挨了一枚“飞鱼”导弹后的损害状态和沉没过程就知道了;对美英军标有怀疑的话,比较吨位相仿的“谢菲尔德”号与海湾战争期间“斯塔克”号的遭遇也不难明白。军标不是不会沉没,世界上没有打不沉的军舰,世界上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军标,但按照军标建造的舰船的生存力比民标更高是没有疑问的,都算到运气头上,就只能哈哈了。要是不放心,还可以搜索一下美国海军的震撼试验(shock test)。每一级新舰都要经历震撼试验,用威力巨大的水中近炸实际测试船体和舰载系统的抗打击能力,这是美国海军验收的关键项目,也是其他国家海军没有的项目,更是民船建造时根本不用考虑的问题。
CVN-68“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1975年服役,距今已有42年
这里是以航母、两栖攻击舰和战略导弹核潜艇40年、驱逐舰和攻击核潜艇30年的设计寿命为基础的,中国战舰的设计寿命要求不一定一样,但造舰质量不应该是因素。中国已经成为造船大国,有经验、有技术,只要有要求,拨款到位,造舰质量不是问题。另一方面,大型战舰是投资巨大的主战装备,使用周期也长,不宜当作消耗品来设计、建造,不仅应该达到足够的使用寿命,还应该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就预留余地,便于维修、升级、延寿。追求装备质量,减少重复建设,这正是美国在冷战中赢得胜利而苏联归于失败的重要经验之一。昂贵耐用物品用几年就扔,换新的,这是居家度日都不会做的事,但坊间有些谈论对此很轻松,这不仅是轻率,也是对国家开支分配缺乏理解。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政府开支中的民生开支的比例会持续增加,这不仅包括医保、教育等开支,更有基础建设更新周期和经济转型的投资。在政府开支中,军费比例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军费开支内部,人力和保障开支的比例也会稳步增加。这是发达国家共有的问题,中国不能免俗。以美国政府预算为例,美国在西方国家里属于社会福利较低的,但在2017财年的美国政府开支中,涉及低保、医保和国债利息等所谓“强制性开支”已经达到预算的73%,国防预算、政府运作、教育、科研等属于“酌情性开支”。按照法律规定,任何申请人只要服符合要求就能自动得到支付,只要法律不变,这就是刚性支出,获得国会的自动批准。需要国会批准的只是“酌情性开支”,其中国防预算略超过一半。
特朗普为了维持甚至增加军费,在上任后第一个预算草案里就大刀阔斧,砍掉很多科研、环保甚至国务院的经费,才勉强保持年度预算赤字没有增加。问题是,美国依然需要向外国(尤其是中国)大量举债,才能维持政府开支。预算赤字使得特朗普在很多关键的竞选口号上都被迫退步,包括美国-墨西哥边境的隔离墙,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提了。预算赤字甚至绑住了特朗普对华贸易政策的手脚,用贸易战惩罚中国进口的话,就谈不上中国用顺差购买美国国债,美国政府的财政困难更大,增加美国就业的远水都救不了这个近火,且不说到底能不能增加美国就业。
2017年4月26日,美国华盛顿,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左)和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右)公布特朗普的减税和税收改革计划,美国正在计划发行100年国债
国债是另一个问题。在奥巴马的8年里,美国国债从10万亿飙升到20万亿。这当然是小布什任期内的2008年经济危机的后遗症,但美国的国债危机是从里根时代开始的。里根时代以军备竞赛为特征,但最后为扩军踩刹车的正是预算压力,而不是里根-戈尔巴乔夫之间达成的缓和。在1981-85年间,里根把美国国债从GDP的32%增加到43%,同期国债利息支出从540亿美元爆增到1300亿美元,引起极大的不安。但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计算,美国政府的社会开支将从2015年的22990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44120亿,增幅达到92%;国债利息支出将从2015年的2230亿增长到2026年的8300亿,增幅更是惊人的272%。换句话说,仅国债利息开支就可能与国防预算相当。CBO是根据近些年的低利率推算的,如果美联储基准利率显著提高,国债利息开支将进一步增加。到了这一天,可能连寅吃卯粮都吃不上了。
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程度越高,政府对民生的责任越大,开支越多,中国也不例外。在理想情况下,增加的开支来自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在现实中,政府开支较少在经济发展高潮削峰,但必须在经济发展低潮时填谷,造成不可避免的赤字和债务问题。中国政府预算的赤字率和债务率都不能与美国相比,但这是一个滑坡,必须小心脚下,踩稳了。“中国不差钱”的想法是在给脚底抹油,一滑就可能停不下来,必须小心避免。没有不差钱的政府,只有大手大脚而误事的政府。
在中国,尤其是涉及到政府投资的问题上,投资方和使用方都常有“现金为王”的想法,先抓住再说,以后可能就“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这种短期思维对于海军(和其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很有害的。干事情不能大呼隆,要避免无序、无控的大波动,均匀、稳定、需求拉动、目标清晰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反之,在有机会的时候“榨”得越狠,到手头紧的时候砍得越狠。
2014年3月,孟加拉国海军接受了2艘中国海军退役的053H2型护卫舰。对于孟加拉这种国家而言,这已经是“国之重器”了
那中国海军是否可以把不再需要的舰艇转让给友好国家以腾出可持续发展空间呢?这不仅扩大影响,还可以从中回收一些投资。问题是,中国军备的传统受援国以亚非拉为主,大多经济上不富庶,但心气还很高,要从二手军备中收回剩余价值,难度不小。更大的问题是,军售(包括二手装备)是敏感的政治问题,不光要考虑中国与受援国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中国对地区态势的构想,低端装备转让没有太多禁忌,高端装备就不那么随意了。美国也一样,“佩里”级护卫舰退役了随便转让,赠送也可以;但“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就一艘也不转让了,宁愿用作靶舰打沉;“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更是直接栓到待拆解码头上生锈,再亲近的盟国都是想摸都不让凑近的。
中国也一样,056到时候随便转让,054A已经没有那么方便,052D就几乎没有可能了。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受援国海军的容量一般较小,中国海军光056就现有三四十艘,未来总数可能达到60艘,加上十几艘053H2/H3,约80艘022,在中国的主要受援国里分摊都难以消化这样的数量,毕竟对方更希望以新锐装备为主力,二手装备只是作为补充。不能期望外援对中国海军的可持续发展有多少影响。
海军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海军发展事关中国崛起大业,海军战略更是由中国的国家战略决定,要有远见和定力,要立足长远。中国海军的可持续发展是国之大事,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