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旧约》成书的年代,在位于古代巴勒斯坦中央的伊拉山谷,以色列牧童用弹弓做兵器,击倒巨人歌利亚并将其斩杀,成为一代传奇。这位牧童,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以色列第二任国王大卫。如今,只有扑克牌中的黑桃k和美术学院的大理石雕塑,还依稀记录着大卫王曾经的辉煌。不过,信仰笃定的以色列人却用另外一种方式传承着先祖的精神。本月2日,以色列政府宣布,“大卫弹弓”中程导弹拦截系统投入全面运行。在现代尖端科技的加持下,当年助大卫一战成名的原始冷兵器化身新型导弹拦截“神器”,继续护佑犹太子孙。请看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大卫弹弓”如何射“大雕”
■杨王诗剑
测试中的“大卫弹弓”。
“体系缝隙”催生“特色弹弓”
如果说以色列是世界上地缘环境最恶劣的国家之一,相信没有人会表达不同意见。在经历了五次中东战争和无数次局部冲突后,这片用鲜血浇筑而成的狭小国土仍处于重重包围之中。面对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国土防御力量特别是反导力量建设始终是以色列军队建设的首选。
1991年,在海湾战场上被肆意蹂躏的萨达姆,向以色列发射了39枚“飞毛腿”导弹,而美国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并未成功将其拦截,大多数导弹都落在有“经济首都”之称的特拉维夫附近。终于,潜在威胁成为现实的“梦魇”。犹太人似乎由此看穿了“爱国者”只爱美国的“真相”,便倾注所有热情和心血,赶在新世纪的曙光还未洒满耶路撒冷土地之时,打造出了第一支属于自己的反导作战力量——2000年10月,主要防御远程导弹威胁的“箭”式反导系统正式开始战备值班。
可是,撑伞只能遮住天上的雨滴,却挡不住地面溅起的泥泞。“箭”拦得住“高大上”的导弹,对“低慢小”的火箭弹却束手无策。无论是西南边的哈马斯,还是北边的真主党,制造简单、价格便宜的火箭弹和迫击炮都是他们袭扰“邻居”的第一选项。特别是在一墙之隔的加沙地带,攥着“土炮”的游击队更是让东边的人民日夜游走在生死的边缘。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起,至少有上万枚各类炮弹砸在了以色列狭小的国土上。火箭弹画下的“紧箍咒”把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圈了进去。于是,2011年4月,能够拦截短程火箭弹和榴弹炮弹、独具特色的“铁穹”系统正式服役。
从“箭”到“铁穹”,光阴流转,以色列初步建立起了世界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高低搭配的国家导弹防御体系。但是,对手不会停下脚步。近在咫尺的黎巴嫩逐步装备了最大射程达300公里的近程导弹,叙利亚更拥有了最大射程达160公里的远程火箭炮。在此背景下,以军引以为傲的“国盾”明显变得“低端够不上,高端不划算”。
任何战略能力上的“缝隙”都可能成为撬开国家安全大门的支点。宿敌环伺的以色列必定深知这一点,加紧研发主要用于拦截远程火箭弹和近中程导弹的防御系统。“大卫弹弓”系统入役,为以色列的“国家盾牌”补齐了最后一环:向下能摧毁“铁穹”鞭长莫及的远程火箭,向上能拦截“爱国者”和“箭”的漏网之弹。
制图:孟 岚、梁 晨
“取舍有道”打造“国家盾牌”
或许是尝到了“铁穹”的甜头,又或许是两者的任务类型太过相似,“大卫弹弓”几乎被认为是放大版的“铁穹”。当然,如果是简单地复制“铁穹”,并不符合以色列发展反导系统的初衷。相对于前辈,除了相应数据上的扩充外,“大卫弹弓”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弹药进行了彻底重设。其所采用的“斯塔纳”拦截导弹具有实惠、灵活、省心的突出优点。
“实惠”指“斯塔纳”单价只有“爱国者”PAC-3导弹的两成不到。相对于远程火箭弹和近程导弹,这样的拦截成本确实比较实惠。加上美国“慷慨无私”的持续援助,就算是以色列这样的小国,也玩得起此前只有大国才有实力参与的“反导游戏”。
“灵活”指“斯塔纳”能够与“爱国者”PAC-2共架发射。这无形中增强了拦截系统的灵活性,一旦“大卫弹弓”发射装置或雷达设施被对手定点摧毁,以军能够迅速用“爱国者”发射装置竖起复仇的旗帜。
“省心”指“斯塔纳”采用了复合制导方式,拦截精度显著提高。其中,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更是使其具备“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这对于时刻面临饱和攻击的以色列来说,无疑意义重大。
当然,“大卫弹弓”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只能拦截弹道相对固定的目标,如果面对具有一定电子对抗能力或导弹变轨能力的对手,系统效率会急速下降。另外,受限于雷达性能,其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也不算太强。但这些都不足以影响“大卫弹弓”达成主要作战目标。事实上,这种突出主要威胁的装备发展思路始终贯穿着以军反导体系建设。比如,“箭”的逆向追踪敌方发射阵地坐标的能力,“铁穹”的快速部署能力等都有不错的表现。
虽然以军的反导体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的资助和帮扶,存在较大的技术依赖,但无论如何,在诱人的“美国制造”面前,以色列并没有迷失自己,而是紧贴实际需求打造了一套极具自身特色、针对性极强的反导体系。毕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戈止武”方可“天下归心”
毫无疑问,“大卫弹弓”的入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手的火力威胁。如果列装速度跟得上,那么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形势将得到很大改善。不过,满怀家国情仇的犹太人在反导能力上的探索绝不会就此止步。
一方面,以军将进一步拓展反导系统的部署层次和范围。目前,以色列的国家导弹防御体系还仅限于大陆范围内,以军已多次表示要建立海基导弹拦截系统,将防御边界继续前推,从而把海上经济区纳入反导系统的保护之下。果敢的以色列人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说说而已,搬到海上的“铁穹”并没有晕船,在实验中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高水准。相信不久之后,“海铁穹”将在地中海为以色列撑起一方新的保护伞。此外,“大卫弹弓”所采用的“斯塔纳”拦截导弹具备海陆空多平台发射能力,结合以色列较强的无人机研发实力,未来很可能发展空中拦截系统,从而最终形成多维部署、立体拦截的反导态势。
另一方面,以军将寻求成本更低的拦截手段。此前,以色列就曾考虑过与美国合作研发成本更低的激光武器用于反导。毕竟,相对于技术含量高、价格不菲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便宜量足的火箭弹和近程导弹才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威胁。面对动辄上百枚的“火箭雨”,无论是“铁穹”还是“大卫弹弓”,作战消耗都不容小觑。
以前用“箭”来拦远火,成本太贵感觉吃亏;后来撑起“铁穹”,还是感觉不太放心;现在,装上“大卫弹弓”,以色列人终于有了居家过日子的安全感。“过去,当以国内防空警报响起时,人们都是慌乱拥挤地奔向就近的防空设施;现在,防空警报似乎成为了以色列人民观看烟花表演的伴奏,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往屋顶上爬,有些甚至带上沙滩椅和啤酒。”从以色列媒体的报道中不难发现,涵盖高中低空的多层次导弹防御体系对于以色列的意义绝不止于军事范畴,更为有“导弹阴影”的以色列人撑起了心理上的“金钟罩”。
然而,事实却是,世界上不存在武侠小说里刀枪不入的“金钟罩”,也并没有绝对突破不了的导弹防御系统。任何武器装备都只是一种手段。不知犹太人何时才能明白,真正固若金汤的只有人心。如果希望打造“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最好的方式不是狂热地磨刀铸盾、弯弓射雕,而是真正寻求改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