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 收藏本站 / 分享我们: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军工新闻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军工新闻

记者探访我国核潜艇基地 新型潜艇正在大洋深处巡航

发布时间:2021-04-25

  原标题:中国海军老牌潜艇部队转型发展,“转”的是什么?

  中新网青岛4月24日电 题:中国海军老牌潜艇部队转型发展,“转”的是什么?

  记者 李纯

  潜艇内的环境有多艰苦?“在水下,没有白天黑夜,只能按照时间点工作和休息。出海一星期以后,人的生物钟就混乱了。”中国海军某潜艇基地参谋长王忠辉介绍说,艇内环境狭小,空气中存在有害气体,易使人疲劳。“出海归来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最明显的就是睡眠不好,两三个小时就醒。”

  即便如此,王忠辉所描述的中国第二代某类型潜艇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第一代潜艇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二代艇的基本性能,特别是作战指挥系统得到大幅提升,武器装备也更新换代,作战能力显著提高。

某潜艇部队组织海上对抗演练。 王青 摄

某潜艇部队组织海上对抗演练。 王青 摄

  1970年12月,中国某类型潜艇首艇“长征一号”正式下水,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新的“水下长征”从该基地迈出第一步。尔后50余年间,部队先后完成90昼夜长航、300米极限深潜、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等任务,创造了中国海军潜艇发展史上的20多个首次和第一。

  “一代艇当时只是解决一个‘有无’的问题。”曾任该类型一代艇艇长和二代艇首批艇长的刘云海对记者表示,新一代潜艇武器性能、潜艇动力、隐秘性、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质的飞跃。仅以艇内空气净化能力为例,二代艇的二氧化碳含量较之前就下降了0.3%。

潜艇发射导弹。 洪利峰 摄

潜艇发射导弹。 洪利峰 摄

  “别看只是这百分之零点几,工业人员在设计上要下功夫、制造部门设备要有改变,交给部队才能在使用上得到更好控制。各方都在努力。”刘云海说,装备的更换不是简单的换个型号,“最终的贡献是战斗力的提高”。

  在该基地工作了近20年的张书义还记得,刚来到部队时,“一代艇训练的频度和力度没有现在这么大”。自2012年以来,随着新装备的升级入列,基地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加快了新装备的战斗力生成。

海军新型战略核潜艇。 胡锴冰 摄

海军新型战略核潜艇。 胡锴冰 摄

  就在记者赴该基地采访时,一艘新型潜艇正在大洋深处执行战备巡航任务。这支曾创造中国潜艇史上航时最长、航程最长、水下航行时间最长、一次性潜航时间最久等多项纪录的神秘部队,近年来从未停下练兵备战的步伐。官兵们抓住新装备不断列装的历史契机,推动战斗力建设跃升至新的台阶。

  这其中就有姜远升与战友们的研究成果。接手新装备后,他们迅速掌握了武器性能。“感觉自己给后面的人留下了些东西。”姜远升说。

  “新装备牵引着人的学习意识。”王忠辉认为,从向厂家学习操作使用,到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潜艇兵也在经历一个创新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实际使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也是决定成败的细节。

潜艇列阵大洋。 江晓卫 摄

潜艇列阵大洋。 江晓卫 摄

  有观点指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根本途径、必由之路在于转型。对于潜艇部队而言,“转”的是什么?在王忠辉看来,首先转变的是人的思想观念。张书义认为,最根本的转变在于战斗力的生成模式,部队建设发展愈加精细化、体系化。“官兵的战斗意识、战斗状态也发生了改变。”(完)

文章来源:新浪军事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建站中国 www.jzzg.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60087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