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晚上,几乎所有的美国军事相关媒体都在大肆宣传一个消息,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通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试验取得成功。很显然,这个型号以及本次试验的成功,对美国军事实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超滑翔弹本身的军事价值已经为人们所周知。本次试验的所谓“通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简称C-HGB,是美国陆军主持的一个项目。它的作战理念和东风17很接近,就是用固体战术导弹的动力部分把滑翔弹打到高空,然后弹头分离。滑翔弹自己俯冲下来,在大气层内高速滑翔飞行,突破敌方的防空反导体系,然后摧毁高价值目标。
[C-HGB弹头造成的激波]
承担C-HGB研制的,是一家叫做“动能”的美国公司。按照这家公司官方网站的说法,将在后续研制中制造20枚试验弹,分别提供给陆军、海军和导弹防御局实施各自的试验。参与研制的还有美国能源部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通用原子电磁系统公司、洛马公司和雷声公司。动能公司还公开宣布,要在2023年让美国的高超声速武器投入服役,赶上并超过俄罗斯和中国!
[美国高超武器打击俄罗斯想象图(图片来自美国战略与预算研究中心)]
C-HGB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其实是美国陆军“先进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型。如果列一个详细的表格,会发现美国陆海空三军加上NASA等单位,都在搞自己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加起来有十多种。然而迄今为止,除了“先进高超声速武器”,所有其他项目不是卡壳了就是下马了。至于“先进高超声速武器”,自身的研制也不是很顺畅。这个型号第一次飞行试验在2011年进行,准确击中了3700千米外的目标。但2014年的试验却失败了,导弹刚起飞,就发生了故障,地面人员只好启动自毁程序把它炸毁在半空。但是因为其他军兵种的高超声速项目进展都很差,陆军的“先进高超声速武器”成了香饽饽,于是改名为C-HGB。2017年,C-HGB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取得成功。因为是联合研制,所以C-HGB的固体推进器是海军出钱购买的“北极星A3”导弹推进部分改进型,陆军负责出钱买滑翔弹。
[C-HGB起飞]
这样算来,加上刚刚进行的这次试验,C-HGB/“先进高超声速武器”在10年时间里一共只飞行了4次,相当的漫不经心。可实际上美国军队的总体态度来看,最近几年对高超项目的研制非常紧迫,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2021财年的预算中,陆海空三军的高超项目几乎得到了全额拨款。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美国最近几年发现,中国的高超声速科研进展很快,特别是2019年国庆阅兵中展示了东风-17高超声速滑翔导弹。严重冲击了美国对世界高超声速科研形势的认知。
对比东风17和C-HGB,人们会发现,两者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气动构型。C-HGB是一个轴对称的锥形,而东风17是一个扁平构型,机腹基本是平面,机背隆起。实际上,美国其他科研项目也有采用扁平构型的,例如DARPA发起的HTV2高超声速飞行器计划。但是这个型号在2011年最后一次飞行后就没有后续了。
据俄罗斯方面称,该国研制的“先锋”高超声速导弹同样采用扁平构型。这个型号也被美国军方在预算案中反复提及,作为申请军费的一大理由。然而迄今为止,人们从任何渠道都没有见过“先锋”导弹的本体。俄罗斯展示的只是一辆装着扁平头部储运发射箱的载车而已。按照俄罗斯近些年的宣传风格,如果一个重点型号已经到了基本定型的阶段,绝不会藏起来不为世人所知,而是会大规模宣传甚至拖到红场阅兵式上,以此震慑美国、抵消西方的战争威胁。“阿玛塔”坦克、“波塞冬”核鱼雷,以及“匕首”空射弹道导弹,都是在定型之前就被拿出来公开展示的。因此可以大胆推测,“先锋”的总体方案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
既然C-HGB已经成功试飞了3次,是不是可以认为美国在高超领域真的追赶上来了呢?考虑到中、美在这种前沿技术上都有着严格的保密政策,我们只能根据公开信息来作出分析。根据美国《军事快报》网站的报道,美国陆军计划在2023年开始装备一个连的C-HGB,也就是四辆发射车。然而在2019年国庆70周年的阅兵式上,中国就展示了16枚东风-17。按照新闻宣传的一般原则,高度敏感的装备在列装后5年左右才会公开亮相。也就是说,即使到了2023年,美国陆军在高超武器实际装备的问题上,比解放军火箭军要落后8年左右。
这里讨论的仅仅是美国陆军,作为一种三军通用的武器,C-HGB还要装备到美国海军的四艘俄亥俄级潜艇上,这些原本作为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存在的水下大杀器如今已经被重新定义为制导导弹核潜艇(SSGN)。C-HGB上核潜艇,相关的研制工作比陆军型复杂得多。要想赶在2023年和陆军一起服役,可能性非常低。
美国作为世界上军事科研水平最高的国家,为什么在高超这个前沿领域如此狼狈?个中缘由,可以用“龟兔赛跑”和“撒胡椒面”两个词来形容。
在2015年之前,美国完全没有意识到中国的高超声速科研水平正在逐步追赶上来,包括X-51A、HTV-2等型号的研制进度缓慢,毫无紧迫感可言。到了2015年后,对中国高超声速研制进展的一些消息开始见诸报端。特别是2017年,在厦门举办的第21届国际航天飞机和高超声速系统与技术大会上,中国几家科研单位公开展示了科研成果,美方才如梦初醒。2018年12月,曾经担任NASA局长、现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格里芬公开说:“中国去年一年进行的高超声速飞行试验,比我们过去10年都多。”美国高超声速科研的加速也是从那时候才开始的。
另外,美国各军兵种和科研单位的高超声速项目过多过滥,到2019底,人们已知的在研项目就有12个以上,除了本次试飞的C-HGB,还有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XS-1空天飞机、“超高速翱翔”全球打击轰炸机、HTV-2概念飞行器、“战术助推-滑翔”导弹,NASA的X-43验证机,美国空军的X-51“乘波体”导弹、AGM-183A导弹、“高超声速吸气式武器概念”、“高超声速常规打击武器概念”……一些私营企业也在搞自己的高超声速项目,名义上是自筹资金,实际上都通过不同渠道拿到了政府资金,包括特拉华山脉公司的“追梦者”空天飞机、波音的商用高超声速客机,洛马公司的SR-72侦察机。
高超声速武器研制是著名的吞金兽,加上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劳动力成本很高,即使以美国政府的军费和航空航天科研经费规模,也很难有效支撑这么多项目同步研发。所以每个项目得到的钱都不够用。
那么,美国会不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取消一些项目,把军费集中到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项目上,形成合力,加快研制呢?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例如空军的“高超声速常规打击武器概念”刚刚被下马。但各军兵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想用一种高超声速武器打遍全场是不可能的,一个军种能把力量集中到一个型号上就很不容易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到2023年,美国陆军将会拥有一种能用的高超武器。如果部署在英国境内,可以直接打击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领土。如果美国高层拿出大笔军费,那么到2030年,C-HGB在装备数量上超过东风17还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