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 收藏本站 / 分享我们: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军工新闻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军工新闻

中国航天员们是如何度过隔离期的

发布时间:2020-02-27

  在抗击新型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隔离”成为了一个热词,大家已经形成了返程归来在家“自我隔离14天”的共识,认真隔离也是在为防疫工作做贡献。

  对于隔离,有一个群体并不陌生,那就是航天员。航天员在执行航天任务的前后一般都要经历至少三个阶段的隔离。航天员的隔离期都在干什么呢?

  飞天前的隔绝训练

  在选拔及训练阶段,航天员会接受隔绝训练。隔绝训练,是航天员心理训练中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目的是了解航天员的个体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培养航天员在狭小环境中的工作能力、耐受和适应能力,发现潜在的问题,挖掘受训者的潜能。

  隔绝训练既是心理训练的项目,又是训练期心理选拔的重要内容。隔绝训练通常使受训者单人住在一间狭小的隔离室里,按事先设计好的作息时间表进行心理、生理测试。受训者在隔绝期间不仅要进行仪器操作,还要进行写作和体育锻炼,用餐食品由隔离室传递窗口按时供应。这种训练通常采用连续3~7天不间断工作方式进行。

  起飞前的医学隔离

  航天员进入太空前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航天员身体是否携带有细菌或病毒上天是十分敏感的。如果航天员不慎将一些病毒携带上天,不但会影响任务的进行,甚至会威胁到航天员的安全。

  为了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起飞前的7到10天,航天员就要进行医学隔离,以尽量减少接触到易导致航天员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此外,在航天员进舱前,还要对航天员进行全面检疫,为航天员的安全再上一层保险。

  返回地面后的隔离

  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对于大多数航天科研工作者来说意味着圆满完成了任务。但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也随之悄然展开,那就是飞行后恢复工作。其主要目标是帮助航天员身心状态恢复到飞行前水平,确保航天员完成重力再适应,顺利向重返正常训练过渡。

  隔离恢复是航天员飞行后恢复工作的重要内容。

  隔离恢复阶段工作目标是促进航天员对地面环境的再适应和体质恢复,消除航天飞行环境对心理状态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作重点是医学检查与评估、医学恢复及体质恢复训练;末期进行健康综合评估,以神经-前庭系统、体液成份及电解质、立位耐力等心血管功能相关指标恢复为依据,确保航天员身体状况可以转入下一阶段。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景海鹏和陈冬在执行完33天的航天飞行任务后,顺利返回。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航天员返回后重点关注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平衡和协调功能改变,尤其是立位耐力下降问题;随后逐步将关注重点聚焦到心肺储备功能、运动系统功能和结构变化(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以及身心状态的全面恢复。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

  之后,科研人员采取因人制宜、循序渐进的方式对航天员实施飞行后恢复措施,主要包括:

  1。预防隔离制度:在消毒检疫方面,由飞行返回后第1周参照执行Ⅲ级传染病预防隔离制度,第2周至第3周参照执行Ⅱ级传染病预防隔离制度,此后调整为Ⅰ级传染病预防隔离制度。在此期间进行卫生检疫、卫生监督和卫生处理等,包括对航天员实施隔离,对与航天员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检疫,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场所内的环境、设施设备等实施消毒和卫生监督等。

  2。作息饮食措施:采用合适的工作/休息时间比例模式,从充分休息模式到等时休息模式再到适度休息模式,使其逐渐适应地面上的工作与生活;饮食上食用一些易消化、高营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新鲜食物,逐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根据个体化特点,避免咀嚼过硬食物、控制辛辣油腻或者生冷食物摄入等。

  3。运动功能康复:由返回后的仰卧位-坐位下肢肌力训练、坐位-站立位起立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水中行走训练,到行走中平衡训练、仰卧位功率自行车训练、步行锻炼以及核心稳定肌功能锻炼等,经功能锻炼、体质恢复训练过渡到正常的体质训练。

  总之,航天员从训练期一直到飞行任务结束,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所经历的考验以及付出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航天活动的不断深化,未来航天员将承担越来越多且日趋复杂的任务,在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战疫必胜,中国加油

文章来源:新浪网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建站中国 www.jzzg.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60087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