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 收藏本站 / 分享我们: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军工新闻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军工新闻

全军首个高原地区军民融合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国家示范项目追踪

发布时间:2019-02-27

2018年12月26日,随着驻新疆某边防团所在营区总电闸打开,点点灯光犹如燎原之火,迅速点亮了整个营区。这对亘古高原的边防哨所来说,是第一次用上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长明电”!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智能微电网惠及边关哨所

——全军首个高原地区军民融合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国家示范项目追踪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尹继冬 赵金石

特殊环境下的光伏发电

①国家主导、地方支持和军民广泛参与,充分彰显了示范项目的优势

一体化办公这样催生

“亮了!亮了!”2018年12月26日,随着驻新疆某边防团所在营区总电闸打开,点点灯光犹如燎原之火,迅速点亮了整个营区。

这对亘古高原的边防哨所来说,是第一次用上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长明电”!

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全军首个军民融合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国家示范项目在这里正式建成使用。

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又称智能微电网,是在国家大电网未连通地区,综合利用风电、光伏、小水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为军队和地方提供安全可靠、清洁高效普遍电力服务而建设的局域低压配电网。

这个边防团坐落在海拔3700多米的雪域高原,驻地社会依托条件差,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营区距离山下最近的城市360多公里,沿途雪山林立海拔跨度极大,无法连接到国家大电网。以往,部队官兵跟驻地群众一样,利用柴油发电机和小面积太阳能发电供电,大都各管各家,只能自给自足。那时候,电压太低,一些高耗能的信息化装备无法正常运转。

边防官兵的用电困难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中央军委和部队各级党委采取了许多办法,解决边防官兵用电难题。

2017年,国家能源局和军委后勤保障部组织实施3个军民融合项目,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工程成为其中之一。按照相关规划,2018年前,完成第一批边防部队电网建设任务;2020年前,为全军符合条件的其余边防部队通大网电或建设可再生能源局域网。

2018年8月18日,全军首个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国家示范项目正式启动。12月26日,提前完成施工计划,成功发电。

示范项目进展如此之快,主要得益于军地建立了顺畅的工作机制和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方面称,自治区能源局、各级政府对项目建设工作全力支持,建立政府、企业两个层面与部队之间的联合会商机制,成立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军地协调小组办公室。

经国家能源局、军委后勤保障部积极协调指导,军地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新疆军区相关作战、后勤部门,以及地方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环保局等多个部门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加快了项目论证审查和建设实施的进度。

高原寒区的风力发电

②坚持深化改革创新,自主建设与有偿使用相剥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部队用电享受优惠价

作为全军首个高原地区军民融合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建设施工面临3个罕见难题:建设规模大,施工条件复杂,运行环境恶劣。

军地有关部门联动,慎重作出决策:这个项目全部交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负责投资建设,企业产出的电力由部队购买使用。

有权威人士就此评价说,此举打破了以往什么都由部队投资建设的传统做法,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确保了部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还能享受优惠价。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公司以部队需求为牵引,选择了难度最大的“全智能分配电力可再生能源局域网”作为实施方案。这一方案集风、光、柴、储多种能源于一身,以风光为主要电源、以储能电池为辅助电源、以柴油发电为备用电源,配置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利用当地风光等清洁可再生资源,满足部队照明、取暖、动力等综合用能需求。

他们从集团内部抽调技术、经济、施工顶尖人才,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团队。任命新能源公司从事新能源建设管理工作10多年的许立国为总经理,相继从水电四局请来管理能力突出的刘革、从山东分公司请来擅长电力运营的邓章淞分别担任副总经理,从吉林电力设计院请来专业擅长的李伟博士任技术顾问,又请来李涛、肖红、陈大伟等技术、经济、施工领域的拔尖人才,壮大团队力量。

面对项目技术复杂、高原施工环境恶劣的实际,施工人员不怕困难,常常嘴唇干裂,脸上灼伤、起皮。有时工地上风沙大,新换衣服只要一天,衣领就变成土黄色,在工地上一走,鞋里就会灌进泥沙。因抢进度,工程队人员的作息时间从早8:30到晚18:00,部分员工难以适应高原环境不得不中途退场,项目累计组织施工人员800多人,先后有300多人退出。工程部主任陈大伟患有高血压,来高原更加重了病情,每天靠降压药维持。他肠胃不好,做过手术不到一年,饮食上本该多加调养,工地上不具备条件,他便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身体不适并未影响工作,无论晚上忙到多晚,第二天早上总是精神抖擞地准时出现在工友们面前。他时常鼓励大家:“既然咱们做的是涉军工程,就要像军人一样恪尽职守,不畏艰难。”

艰苦条件下的联合作业

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融合共享在高原率先变现

战备生活条件大改观

“新的供电模式启用后,真正解决了制约战备训练的瓶颈难题。”某边防团长张军荣介绍,高效稳定的电源连接至主战装备、高能耗功率大的信息化设备及作战指挥系统,部队应急反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自从有了照明电和动力电,炊事保障与市区没有什么两样了!”某兵种营营部炊事班上士班长常青说,以前油机发电的时候,电压不稳加之动不动就断电、换电,大功率的抽油烟机、鼓风机、电饼铛、净水设备等根本无法同时运转;现在,各种大功率电器能够同时展开作业,炊事保障能力大大提升,炊事保障人员有了更多时间练兵备战。

没有长明电之前,部分大功率的医疗设备如CT机、高压氧舱、DR机等基本上不敢用。某医疗站军医杨展威介绍,现在不一样了,全部医疗设备可“随时待命”,病号一到就能立即检查治疗。

说起用电的前后变化,某兵种营一连上士班长苏万锋还有一段心酸的恋爱史。以前油机发电,电压不稳,驻地信号基站动不动就断网,有时候一停就是好几天。热恋中的苏万锋千言万语也解释不清楚,女友动不动就闹情绪,去年10月两人只好分手了。到12月底营区通上“长明电”后,看着战友们齐声欢呼,苏万锋禁不住泪流满面。令人欣慰的是,今年1月份,苏万锋父母在老家为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通信畅通无阻,两人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这不,苏万锋准备3月底4月初休假与女友见面,没有意外,就要订婚啦!

“现在,官兵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某营教导员邓玉亭指着一台淋浴设施高兴地说,“过去柴油机发电负荷有限,热水器一打开就跳闸,现在官兵可以自由洗澡了。”

示范项目建成结束了部队长期不通电的历史,实现了装备全天候全时段安全可靠供电,管边控边能力显著跃升。新疆军区保障部有关负责人用3个“更好”概括前前后后的这些变化:发电用油消耗大幅降低,减轻了后勤保障负担,节省的油料更多用到武器装备保障和战备执勤上,战备训练更好了;通信基站用能更加可靠,官兵联络家人更加方便快捷,通信保障更好了;边防连队制氧机可24小时使用,官兵健康保障条件更好了。

诚信为本的行业品质

④自觉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带动提高边疆能源自给率

四个示范区应运而生

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网公布2018年风电生产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新疆风电消纳形势持续向好,在发电量和设备利用小时数增长的情况下,弃风电量和弃风率均实现“双降”。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2018年7月至11月新疆全网风电连续5个月弃风率低于20%。

全军首个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国家示范项目2018年8月启动实施,12月提前发电,正好处在这个时间段。

无论两者之间有没有直接关联,都足以说明,综合利用风电、光伏、小水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微电网,在新疆建得其所、用得其长,真正利国利军利民利家庭利个人。

权威机构相关统计数据,充分支撑了这一判断: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照明、供暖、制氧、取水和装备等综合用能难题,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90%,本地区能源自给率超过90%,大大减轻了油料、煤炭等保障负担。

这也意味着,采用可再生能源方式为解决高原高寒地区能源保障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军地权威机构透露,项目落地区域有望建成能源军民融合示范区、高原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区、增量配电网示范区和高原新能源新技术试验示范区。

4个示范区应运而生,对边疆地区无疑是个大利好。

项目落地区域位置偏远,当地经济生活发展相对滞后,牧民生活水平较低。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带动边远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军民团结,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精准扶贫战略的顺利实施。

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国家能源局领导表示,项目中智慧能源网、储能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8大系统的使用,对边疆地区的技术创新也将是一个有力拉动。

项目地处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极其脆弱,管护任务重。一些边防官兵深有体会地说,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快煤改电步伐,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施工队伍誓师出征

供电成功时军民同庆

(照片由于海青拍摄)

喜看“三级跳”

■董 强

新疆?

全军首个高原地区军民融合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国家示范项目?

经再三确认后,编者禁不住用一句话表达心中感慨:喜看“三级跳”。

何谓“三级跳”?从军队参建援建重点工程,到军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再到以军民融合形式合建分享基础设施,这一历史飞跃不正是意义深远的一个“三级跳”吗?

当年,10.5万名部队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任务。一个个奇迹在大西北诞生:昔日被外国专家认定为“植棉禁区”的玛纳斯河流域,成为我国著名的棉花生产基地;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呈现出一片片瓜果飘香的绿洲。

共建共享,再谱新篇。2016年首次援疆被装物资采购生产,军委后勤保障部和新疆军区及时培育21家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被装企业。同年,19个对口援疆省市就实现内地产业转移纺织服装企业271家。

而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高原海岛边关哨所喜迎新机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脱胎换骨,有了质的新飞跃,可再生能源局域网仅仅是其中一个突出例证。

军民融合作为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呼唤我们倍加珍惜;作为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呼唤军地积极响应;作为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呼唤各行各业拿出抓落实的务实行动和有效对策。

回望来路,眺望前程,令人心潮起伏,信心满怀。

“三级跳”,源自于“一览众山小”的登高望远。军民融合就是风向标,胸有全局,就要守好每寸土,护好每抹绿。

“三级跳”,根植于“此身长报国”的家国情怀。军民融合就是定盘星,信念坚定,就要打好每一仗,跨好每道关。

“三级跳”,发力于“敢为天下先”的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就是发令枪,敢打善拼,就要跑好每一步,递好每一棒。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建站中国 www.jzzg.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60087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