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17年7月1日,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经研究决定,瞄准7月2日发射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该枚火箭已按计划于1日16时30分开始加注推进剂。“长征五号”是目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运载火箭转型升级的里程碑工程,于2016年11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图为工作人员比“V5”。(张文军 摄)(拖拽图片或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可查看大图)
(环球网1月4日报道)中国航天器最主要的研制方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3日对外发布消息称,2018年航天科技宇航发射计划35次,发射次数将创历史新高。如果再算上航天科工集团的商业航天发射次数,那么中国2018年的航天发射可能会破40次大关。这对中国航天来说是一个空前的数字。专家表示,如果这个目标顺利实现,中国可能会成为2018年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当然实现起来压力也很大。
航天科技微信公众号3日发表题为“2018年航天科技集团宇航发射计划35次,长五、嫦四、北斗备受瞩目”的文章称,1月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18年型号工作会议。会议透露,2018年,航天科技将实施以长征五号发射、嫦娥四号探月和北斗卫星组网为代表的35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创历史新高。文章称,多项重大专项任务进入研制关键阶段,重大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生产交付数量将创历史新高,保证任务全部连续成功、按时交付的压力空前巨大,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过,在这篇文章中,航天科技并没有明确列举相关发射计划的具体型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专家为《环球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从上述文章分析来看,首先,2017年因为事故归零的长征五号的“王者归来”非常值得期待。这次发射不仅一定程度上决定长征五号火箭本身的研制进展,更对需要由它发射的嫦娥五号以及空间站的进程产生一系列影响。其次,北斗三号系列卫星的高频次组网发射也很值得关注。
根据计划,2018年底前总共要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除去2017年发射入轨的两颗,按照一箭双星方式来计算,2018年要发射8次,平均一个多月就要发一次。再次,将首次降落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也很值得关注,为了保障它的通信,还会提前发射中继卫星。此外,中国还将发射包括首颗预报地震的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在内的科研卫星。而因发射性价比高、稳定性好著称的外国卫星的商业发射,应该也会占一定比例。
该专家认为,除了航天科技集团计划中的35次发射,航天科工集团加速发展的商业发射项目在2018年也会有一定发射次数。航天科工第四研究院此前透露,该院旗下的中国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客户一次性签订4发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合同,将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一周内完成4颗卫星连续发射服务。据报道,快舟十一号也确定将在2018年上半年发射。而多家中国民营航天公司的商业航天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不排除2018年进行发射的可能性。这样算起来,中国2018年计划的年航天发射次数有望达40次,如果最终可以达到这个次数,不仅是中国航天发射史上首次,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
专家表示,航天科技集团2018年发射计划这么多,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火箭和卫星批量制造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北斗三号,完全解决了国产化和批量化问题。另一方面说明科研、国防等领域的需求多。当然,这也和2017年部分火箭未能实现发射计划有关。不过,该专家也表示,航天发射风险很高,所以最终发射次数要看具体项目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