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7月1日,一架歼-15舰载战斗机在起飞助理的指引下从辽宁舰飞行甲板起飞。(新华社记者 曾涛 摄)
我国首款舰载机歼-15,也叫“飞鲨”。2012年11月25号,当歼-15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降落时,引来世界普遍关注的目光。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中一款具有里程碑式的舰载机,歼-15是怎么研制、打造出来的?又是什么支撑研发人员们呕心沥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去研制歼-15?
■攻克难题仅花两个月 科研人员搏命歼-15
歼-15舰载战斗机是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承担研制的。它长22.28米、翼展15米、高5.92米;有12个武器外挂点,可挂载空空导弹、反舰导弹、火箭弹、航空炸弹等多种武器;配装2台大推力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32.5吨,最大飞行速度2.4马赫(294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20000米,航程3500公里。
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上首批完美着舰,成功实现双剑合璧,中国航空工业由此实现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在国外看来,至少要花上一两年时间,才可能攻克的舰载机起降问题,却让中国航空工业的英雄团队,仅在辽宁舰服役两个月就做到了。但就在世界见证中国智慧、世界奇迹的时候,歼-15舰载机总指挥长罗阳却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去世时,他年仅51岁。
■是什么让研制人员不惜牺牲生命的代价,也要打造这款世界先进能力的舰载机?
孙聪,56岁,先后担任歼-15等多种型号战斗机的总设计师。说起歼-15研制过程中的自主创新,孙聪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课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歼-15总设计师孙聪说:实际上我们是,朦朦胧胧的懂舰载机,但是并不完全懂舰载机,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接到这个任务,就开始做这项工作。实际上对整个设计生产、设计制造这两大领域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
孙聪说,舰载机与陆地上战斗机最大的不同,就是舰载机在航母狭小的跑道上起飞、降落,而一般航母甲板上的飞机跑道长度只有100多米,大约只相当于陆地跑道的十分之一。如何让飞机在这么短的距离里平稳起飞,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道难题。
资料图:7月1日,一架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飞行甲板降落。(新华社记者 曾涛 摄)
孙聪所在的沈阳飞机制造厂是新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但过去产品主要是传统和民用飞机,十几年前,接到设计生产航母舰载飞机的研发任务时,孙聪和他的同事们清楚地知道舰载机研制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刚一打响,就面临设计手段、设计方法的重大改变,当时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在电脑上用软件设计飞机,而孙聪他们还停留在用笔画图的阶段,他们决定要在歼-15上尝试全新的数字化设计方法。既然是全数字化操作系统的高科技产品,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必须保持网络畅通,成了舰载机首先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因此,研制中,设计师们围绕航母周围的复杂电磁环境,开始各种设计和试验。
孙聪:电磁环境是非常恶劣的,跟陆上飞机相比,不是一倍两倍的关系,是很多倍。那就要考虑三方设计,我们在整个的试验鉴定过程中,是严格按照鉴定程序,有全机的、体系内的,做电磁防护的设计,进行试验验证,最后才拿得出去的。 就是说它们不能干扰,不能由于前边的环境,激发着火这些东西。
取保舰载机通信畅通仅仅是设计的第一步,在航母上比起飞还要难的实际是降落,拦阻钩、拦阻索系统直接决定舰载机着舰的成功与失败。然而,拦阻系统是中国飞机制造的一大空白,更是航空工业沈飞公司面临的一道全新课题。
设计方案反反复复,大大小小的试验做了上万次,中国自主研制的国产拦阻钩、拦住索系统终于成功研制,但设计师们还没有来得及品尝成功的喜悦,新的难题又迎面而来。
孙聪:确实很难,但是更难的东西还有很多。一个就是舰载机载荷怎么定义的好,当然你这个就是机组载荷怎么算?那是减重最好的办法。第二就是舰载机灵巧的结构,我会用最小的代价设计结构,承载能力很强,这是水平问题。第三个就是舰载机制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