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 收藏本站 / 分享我们: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东风压倒西风:中美装甲车的穿越较量

发布时间:2017-02-19

在上一期的总说装甲当中,我们分析了土耳其TULPAR-S装甲车的设计思路(详见本网《总说装甲|“近看五对负重轮”的土耳其“未来战车”》)。TULPAR-S并不会一款只会依靠战技指标数据取胜的装备,而是一款设计理念十分先进,但设计思路却又站在成熟装备之上的新车。

TULPAR-S装甲车外形酷似我国的63式装甲车,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其主要的竞争对手ACV装甲车外形酷似美国M113装甲车。TULPAR-S装甲车和ACV装甲车互为竞争对手,63式装甲车与M113装甲车又是同一时代分属两大阵营的同档次装备。

这种看似时空回旋的碰撞,出现在两款经典装备身上,或者说是出现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装甲装备设计思路身上,显得十分有趣。

TULPAR-S与几款装甲车的对比。

63式装甲车一开始不叫63式,它是60式装甲车经过几轮试验,将故障排除后,于1963年正式定型而得来的名字。60式装甲车并不为太多人所熟知,因为它的产量实在太小,只有35辆,但却装备了部队,这在当时被称之为小批量试制。这么少的产量难以形成战斗力,在“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面前,充当侦察车都不够,为什么还要装备部队呢?

这里涉及到我国装备发展的一个优势。在美国,军事装备的研发由几个民营的军工寡头在竞争中产生,任何装备只有正式列装了,才能从部队的使用当中去发现问题,而至于那些有发展潜力,但因为技术不成熟或者成本较高的倒霉蛋装备,则只能随着“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了。我国当时沿用的是苏联式的国有军工体制,在改革开放以后,军工企业订单迅速减少,民品市场又消化不了这么大的产能,于是兵器工业陷入了一段时间的困境,这是后话。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式的军事工业体制着实让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办成了不少大事。60式装甲车就是这其中一款承前启后的装备。“承前”指的是58-72装甲车,“启后”则是指堪称一代经典的63式装甲车。

美国M59装甲运兵车。

5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各种类型的装甲车在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但作为装甲车族,从情报资料上,未见到发展的设想和趋势,当时我国下达的装甲车战术技术任务书,也是按履带装甲输送车单一品种车型下达的,对基型车的变形能力没有要求,其作战对象主要是针对美国的M59装甲车。

但工业部门并没有依葫芦画瓢,在不违背使用部门意见的大方向下,对车辆的车族化和通用性提出了适当的要求。1958年7月5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军事第五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在《关于对当前科学院就工作几项跃进措施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车辆可以作为基型车改装成中型火炮牵引车、坦克修理工程车等车辆。其中的中型火炮牵引车既没有违背使用部门的意见,又为车族化做了必要的准备。已经成为火炮牵引车了,其一,炮兵和弹药肯定已经在车里有了合理的空间布置;其二,能拉得动火炮,发动机马力必须够用才行;这两点都为将来炮上车埋下了伏笔。

在那个超英赶美的年代,诞生出这种超英赶美的装甲车,实在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大事。使用部门对58-72装甲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58-72装甲车在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上要超过M59装甲车,于是在1958年初夏,使用部门对58-72装甲车提出的其中一项技术指标是发动机功率要达到184千瓦,这个指标是量着美国M59装甲车发动机总功率188千瓦而提出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直接选用了当时在世界上都算比较先进的59式坦克发动机作为研发58-72装甲车发动机的原型机。由于坦克发动机的功率已经达到了382千瓦,只要将原来的12缸发动机切一半下来,形成一款全新的6缸发动机,使用部门提出的要求就可以轻松达到了。当最初的6缸发动机研制出来后,经过台架试验发现,最大功率只达到了110千瓦。后来终于在1963年底,能够满足使用部门要求的发动机才被研制出来,上台架一测试,其最大功率达到了191千瓦。工业部门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使用部门后,技术指标随即修改,将58-72装甲车的发动机最大功率要求提高到191千瓦。

美国M113装甲运兵车有多种改型,被称为“战场出租车”。

有了前面的成功,军工科研人员们相信,只要再加把劲,就能把美帝国主义纸老虎踩在脚下。因此,当时的指导思想就是在58-72式装甲车的基础上,新研制的装甲车要超过M59,追赶M113。工业部门从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关注美军的M113装甲车,但一直资料匮乏,只能从国外出版的专业刊物上看到一些简单的介绍,所以在第一代装甲车预研的时候,没有M113装甲车的性能指标,只能用已经掌握的M-59装甲车的有关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作为参考。

到了50年代末,情况有了变化。随着资料的不断丰富,发现当时M113装甲车已经有指挥车、弹药输送车、侦察车、工程车及.75毫米无后座力炮车等5种变形车。并且通过对M113装甲车的战技术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和剖析。使我们的设计思想有了一个飞跃——就是在战场上除了主战坦克之外还需要有多种车型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在这多种车型中,以装甲输送车为基准型发展的各种变形车覆盖面最大,而且覆盖面越大,对部队训练、战场使用、战地抢修、后勤供应等越有好处。在战场上,谁都不希望车辆品种繁多,五花八门,因为那样会给战争的指挥及后勤供应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在战场上除主战坦克外,装甲输送车和以其为基准型改装的所需要的变形车覆盖率越大越好。

测试中的63式装甲车。

几乎与此同时,60式装甲车的前期设计工作正在同时进行。由于指导思想和战技指标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设计方案也较原先的58-72式装甲车有了很大不同。所以说58-72式装甲车在设计之初在一定程度上也考虑到了车族化、通用化的需要,算得上是中国装甲车辆车族化的鼻祖;60式装甲车是在车族化的指导思想下,大量继承了58-72式装甲车所取得的技术成果;63式装甲车是在60式装甲车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基础上,锁定M113各项战技指标、通过各种升级改装而来的一款成熟车型。

60年代末期,由于部队急需,工业部门以63式装甲车底盘为基础,设计研制122自行榴弹炮车。经实弹射击试验,强度可靠、精度良好,并且比原来的牵引式火炮转移快、投入作战时间短,虽然还存在一点点小问题,但已经非常受到使用部门的欢迎了,随即投产。

至此,63式装甲车车族正式诞生,中国装甲车辆工业锁定美国M113装甲车车族的赶超计划宣告成功。

中国63式装甲车。

文章来源:凤凰军事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建站中国 www.jzzg.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6008712号